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的新探索:《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十讲》正式出版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09-19 11:09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解答好“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什么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做好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厘清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实质,探究辅导员工作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向,有助于激发辅导员的内生动力,推动辅导员工作守正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主编,全国知名高校的学工部长和思政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十讲》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内容介绍:

    全书围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十个核心问题展开,共设置十讲内容。前言部分阐述了辅导员职业理想的内涵和功能,剖析如何科学设计和推动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建构。第一讲回顾了辅导员制度的发端与历史,厘清辅导员制度建立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第二讲论析了新时代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强调辅导员工作必须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历史诉求。第三讲到第八讲探究了辅导员工作的思想价值引领、管理服务、网络思政、文化培育、对象把握和危机事件应对,阐明了新时代辅导员重点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第九讲侧重于辅导员工作中的质量评价,第十讲回归于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回应了辅导员的关切。

      本书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全面。全书概括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须围绕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历史诉求展开。本书从学理层面剖释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新实践。比如第七讲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对象把握,强调要精准把握对象特征的时代变化,善于把握工作对象的方法路径;第五讲网络思政、第八讲危机事件应对等章节则对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偶然性事件难点的破解与应对提供了理论遵循。

     二是论证深入。全书系统阐发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性理论。运用交叉学科理论阐释思政工作蕴涵,是立足新时代提升工作质量的应有之义。本书引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对辅导员工作实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论证,深化了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创新。如书中运用“社会学”角色理论和系统理论,提出了辅导员应对角色紧张困境,须从系统视角规划职业生涯,探寻辅导员自身、工作部门、职业属性、工作内容等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系统内部的整体联动以及微观与宏观的联结。

三是聚焦热点。本书探究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深刻解答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内生动力,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如第九讲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评价中,不仅详细梳理了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法,还强调了质量评价对于把握工作方向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紧随时代特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和判断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结构、层次结构、标准结构等要素,推进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学”等新论域提供了实践的阐释和理论的例证。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7 09:15:43